恒河猴肺中阴沟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讨论
2、结果
2.1菌落特性
细菌经培养在SS培养基上生长成湿润、表面光滑、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的圆形菌落(如图2A),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如图2B)。
图2恒河猴肺组织分离菌菌落及菌体形态
2.2生化特性
三糖铁培养基分离培养,该菌产酸产气。将ID 32E鉴定卡反应结果编号输入ATB鉴定系统,判定该细菌为阴沟肠杆菌,ID为99.9%,T为0.71,ID编码35074753311,生化结果见表2。
2.3药物敏感性试验
阴沟肠杆菌药敏试验测得的抑菌圈直径大小见表3。从表中可看出该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中等敏感;对诺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敏感。
表3阴沟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
图3恒河猴肺组织病理改变(HE染色,×100)
2.4病理结果
肺部病变明显部位制作病理切片,镜检可见肺内炎性肉芽肿形成(图3A),泡沫细胞聚集,血管支气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图3B)。
表2细菌生化特性检测结果
2.5小鼠致病性试验
实验组小鼠于接种菌液后5 h出现活动减少、精神萎靡、闭目、呼吸急促等临床表现,19 h内全部死亡,解剖可见肺叶出血、胃肠鼓气、十二指肠肠壁变薄等病变(如图4A、4B)。取病变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阴沟肠杆菌,表明该株阴沟肠杆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对照组小鼠行为表现及剖检情况均正常(如图4C)。
3讨论
阴沟肠杆菌属肠杆菌科肠杆菌属,是条件致病菌,通常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寄生。如朱旗等发现在赛马肠道菌群中存在阴沟肠杆菌,黄小兰等从圈养滇金丝猴粪便中分离到阴沟肠杆菌。近年来阴沟肠杆菌备受关注是因为其引发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日益增多。大量研究表明,某些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烧伤、手术创伤、恶性肿瘤等,以及实施气管切开、导尿、静脉插管等侵入性诊疗操作,都能破坏机体免疫屏障结构,造成免疫功能降低;另外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及不适当的联合用药抑制了正常菌群,使机体内的正常菌群大量减少,导致阴沟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增多并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种,并定位移植到肠外的其他器官系统,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和泌尿道。目前,对人类由阴沟肠杆菌引起的疾病研究较多,动物方面也较常见。如阴沟肠杆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报道,包扣大熊猫呼吸道、七彩山鸡肺脏、亚洲黑熊肺脏、绵羊肺部、牛肺脏感染;另有阴沟肠杆菌引起孔雀胚死亡、罗氏沼虾幼虾死亡、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混合感染引起的马出血性败血症等报道。但未见恒河猴感染的有关报道。
本文中该恒河猴由治疗室转出后突然死亡,可能是由于治疗室与饲养大笼温差较大,且突然改变环境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与由阴沟肠杆菌单独感染引起的绵羊肺炎的病理变化,如肺尖叶、心叶、隔叶呈不同程度的出血、充血及肝变,消化道表现为轻重不同的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变化基本一致。恒河猴腹泻及肺炎是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者导致死亡。本文从死亡恒河猴肺中分离到阴沟肠杆菌,这可能与恒河猴腹泻时抵抗力下降以及不适当的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致使恒河猴体内菌群失调,导致阴沟肠杆菌从消化道移位到呼吸系统有关。另外也可能与院内获得性感染有关,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恒河猴与病原微生物接触的机会增加,危重情况下更易感染阴沟肠杆菌。因此入院后应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阴沟肠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包括作用靶点的改变、主动外排活跃和外膜蛋白缺失、整合子、qnr基因介导、产生β-内酰胺酶等,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肠杆菌科细菌最主要的耐药机制。长期使用大量的抗菌药物会引起细菌耐药和交叉耐药,造成临床治疗失败,使临床感染治疗面临潜在威胁。
本研究中阴沟肠杆菌对8种所试抗菌药物均敏感,未出现耐药的情况,这可能与治疗时间较短有关系。在我国兽医临床治疗过程中,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极为普遍,仅凭经验长期大量的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会引起动物体内菌群失调,导致阴沟肠杆菌感染及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有效控制该菌所致的各种感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及时、正确治疗严重的基础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其次避免或缩短侵入性操作,降低阴沟肠杆菌侵入性感染的机率;同时加强抗菌药物的流通管理工作,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减少阴沟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最后做到彻底消毒灭菌,避免阴沟肠杆菌的散播。
本研究中,从死亡恒河猴肺中分离到阴沟肠杆菌,该株阴沟肠杆菌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最敏感,这为今后发现相同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关新闻推荐
3、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形态、生物学特性、生长曲线及基因组特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