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革兰氏阳性菌生长曲线等指标评价纤维素基抑菌材料L-Met改性MCC(M-MCC)抑菌效果(五)
2.5 M-MCC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如图9所示,与未处理的L.monocytogenes组相比,在1 MIC处理下,胞外电导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在2 MIC处理下表现得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活的细菌细胞拥有完整的细胞膜,能够选择性的控制膜内外的物质跨膜运输,所以胞外电导率较为稳定。而M-MCC处理过的L.monocytogenes、S.aureus胞外电导率上升,这说明M-MCC可能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或是破坏了细菌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菌胞内离子和聚合物转移到悬液中,造成电导率的变化。
图9 M-MCC处理对L.monocytogenes和S.aureus胞外电导率的影响
2.6 M-MCC对细胞内容物的影响
核酸和蛋白质是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不会跨过活细胞的细胞膜运输,因此,核酸和蛋白的泄漏情况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如图10所示,经过1 MIC和2 MIC处理后L.monocytogenes和S.aureus的OD260 nm和OD280 nm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这说明部分L.monocytogenes和S.aureus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泄漏到上清液中,即M-MCC对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产生了影响,使菌体细胞死亡,导致核酸和蛋白质泄漏。各处理组均在反应3 h左右核酸和蛋白的吸光度达到峰值,之后核酸和蛋白吸光度无明显变化,即细菌的胞内核酸和蛋白不再泄漏。所用M-MCC的浓度越高,上清液中核酸和蛋白质检出量越多,即对细菌细胞的破坏越严重。
图10 M-MCC处理对L.monocytogenes(A)和S.aureus(B)细胞内容物泄漏情况的影响
2.7 M-MCC对细胞DNA含量的影响
DAPI是一种能够和DNA具有极强结合能力的荧光染料,能够透过完整的细胞膜,因此一般用于活细胞的染色。利用DAPI的过膜能力,使之与L.monocytogenes活细胞的DNA相结合,观察M-MCC对L.monocytogenes细胞DNA的影响。如图11所示,对照组无处理的L.monocytogenes细胞荧光强度较强,而经过1 MIC和2 MIC处理的细胞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这说明经过M-MCC处理的细胞DNA发生了泄漏,细胞内DNA含量降低,这也与核酸泄漏情况相符合。
图11 M-MCC处理后的L.monocytogenes激光共聚焦图像
3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抑菌效果的M-MCC抑菌剂,用以应对食品中L.monocytogenes和S.aureus的污染。通过SEM、EDS、FTIR、XPS、XRD和TGA表征改性后M-MCC的形貌变化、元素变化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L-Met成功接枝。对M-MCC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发现其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而后通过MIC以及细菌生长曲线进行了M-MCC对L.monocytogenes和S.aureus抑菌效果的研究。确定了M-MCC对L.monocytogenes和S.aureus的MIC为15 mg/mL。细菌生长曲线表明M-MCC能推迟指示菌的对数生长期。这可能与革兰氏阳性菌独特的细胞壁结构有关。通过研究细胞膜通透性、细胞膜完整性、细胞内容物以及DNA含量等多个方面,分析了M-MCC对L.monocytogenes和S.aureus细胞膜的作用。相关结果表明,M-MCC处理对L.monocytogenes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相应的胞外电导率、核酸和蛋白质的含量都发生明显的变化,且与处理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综上,M-MCC可能是直接作用于L.monocytogenes的细胞膜表面,较低浓度的M-MCC可增加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菌胞内外电解质平衡,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较高浓度的M-MCC则剧烈作用于细菌细胞膜表面,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使细胞死亡并释放出原本胞内的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从而起到抑菌的作用。表明M-MCC抗菌剂在抗菌应用方面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