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池水中叶绿素a浓度和微藻种类优势度指数及均匀度(下)
2.3微藻的变化
2.3.1微藻细胞密度的变化
3口池塘的微藻细胞密度也是养殖前期低,中后期高。在养殖前期,3口池塘的微藻细胞密度变化不大,皆在20×10^6 cells/L以下,从8月中旬开始,微藻细胞密度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1号池塘8月19日的微藻细胞密度[46.8×10^6 cells/L]是8月9日的[16.2×10^6 cells/L]近3倍,9月9日的微藻细胞密度[126.6×10^6 cells/L]是8月29日的[55.3×10^6 cells/L]2倍多,其后维持在100.0×10^6 cells/L的高值但变化剧烈,到10月10日达最高值139.6×10^6 cells/L,而10月19日则降至83.6×10^6 cells/L;2号池塘8月19日的微藻细胞密度比8月9日的猛增了7倍,达到89.5×10^6 cells/L,然后波动式增长,到10月19日达最高值113.6×10^6 cells/L;3号池塘8月19日的微藻细胞密度[45.2×10^6 cells/L]比8月9日的[12.6×10^6 cells/L]增长了3倍,到收虾时藻细胞密度为最高值127.5×10^6 cells/L。
2.3.2微藻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
3口池塘的微藻种类组成,养殖前期种类较多,主要是硅藻和绿藻,优势种有硅藻门的菱形藻[Nitzschia spp.]、舟形藻[Navicula sp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 sp.]、卵囊藻[Oocystis sp.]等;养殖中后期种类减少,优势种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是绿藻、蓝藻和甲藻,3口池塘的微藻种类组成略有不同。1号池塘中后期的优势种有绿藻门的小球藻、蓝藻门的颤藻[Ocillatoria spp.],2号池塘的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小球藻、蓝藻门的颤藻和甲藻门的多甲藻[Peridinium spp.],3号池塘的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卵囊藻[Oocystis sp.]、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和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 spp.]。
3.讨论
叶绿素a作为藻类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水体中藻类数量的重要表征。3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叶绿素a的浓度与微藻细胞密度变化相似,无论是养殖前期的低值还是养殖后期的高值,变化基本相似。在养殖前期,3口池塘的叶绿素a浓度在10.0μg/L以下,后期达到150.0μg/L左右。微藻细胞密度在养殖前期低于20×10^6 cells/L,后期高于100×10^6 cells/L。1号池塘的叶绿素a浓度8月19日比8月9日的增长近3倍,藻细胞密度则增长2倍多;2号池塘的叶绿素a浓度8月19日比8月9日的增长8倍,微藻细胞密度增长7倍;3号池塘的叶绿素a浓度8月19日比8月9日的增长3倍,微藻细胞密度也增长2倍;它们其后继续增长至达最高值。它们的变化情况,与于海燕等在生物监测中叶绿素a浓度与藻类密度有良好线性关系的结果基本吻合。
虽然养殖用水是天然纳潮海水,但是在放苗前已经投放微生物制剂进行育水,在养殖前期,水体的微藻种类数较多,主要是绿藻和硅藻,藻类组成和近海海域的明显不同,藻细胞密度较低,藻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是反映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值越大,群落结构越复杂和稳定。进入养殖中后期,虾体生长迅速,投饵增大,残饵也相应增加,喜肥耐污的微藻种,如颤藻、微囊藻等蓝藻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抑制绿藻和硅藻的生长,微藻多样性降低,藻细胞密度增大主要是优势种的大量增长所致,养殖生态趋向脆弱和动荡。1号池塘在养殖后期,叶绿素a浓度和微藻细胞密度变化大且剧烈,主要是颤藻成为主要的优势种,并形成水华,对养殖对虾构成很大威胁;2号池塘养殖后期的优势种主要是颤藻和多甲藻,藻相变化没有1号池塘剧烈;3号池塘养殖后期的优势种主要是微囊藻和中肋骨条藻,藻相变化相对平缓。在养殖中后期,对虾养殖池塘已成为一个相对封闭、自平衡的生态系统,有其独特的微藻生态位需求,因此造成此3口池塘微藻相组成略有差异。
以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种的池塘水质稳定,水色优良,对虾生长好;而以分泌毒素的蓝藻或甲藻为优势种的水体,则会增加对虾的生长胁迫,加大养殖风险。如何控制不良微藻特别是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维持微藻藻相的动态平衡是养殖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利用生态位调控来改变不良微藻的生长环境,利用种间竞争的关系培养优良微藻来抑制有害微藻的大量滋生,选取绿藻类中耐污、耐盐等宽生态位性质的微藻用于养殖中后期富营养化的水体环境等,都是一些有益的养殖探索。本研究发现,在投苗1个月后,即对虾开始快速生长时,叶绿素a和藻种的水体,则会增加对虾的生长胁迫,加大养殖风险。如何控制不良微藻特别是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维持微藻藻相的动态平衡是养殖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利用生态位调控来改变不良微藻的生长环境,利用种间竞争的关系培养优良微藻来抑制有害微藻的大量滋生,选取绿藻类中耐污、耐盐等宽生态位性质的微藻用于养殖中后期富营养化的水体环境等,都是一些有益的养殖探索。本研究发现,在投苗1个月后,即对虾开始快速生长时,叶绿素a和藻细胞密度增加明显,其后变化相对平缓。据此,我们认为,此时间段可能是养殖中后期藻相形成的关键点,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未见有报道,需要养殖实践进一步验证。
相关新闻推荐
1、基于水凝胶的快速液体噬菌体敏感性测定,通过液体生长测定来测量细菌生长
2、犬奇异变形杆菌及其噬菌体分离鉴定、生长曲线及药敏试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