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炎NTS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结果
2.1一般情况
130例患儿中,男性75例(57.7%),女性55例(42.3%);月龄分布范围1~72个月,中位数12.0(9.0,20.5)个月,其中53例(40.8%)月龄<12个月(其中4例<6月龄),59例(45.4%)月龄12~<36个月,18例(13.8%)月龄36~72个月;113例(86.9%)检出时间在4~9月份,其中8月份检出36例(31.9%),呈单高峰特点。
2.2临床特点
130例患儿中,72例(55.4%)患病前有明确不洁饮食史,其中水果25例(34.7%),乳制品20例(27.8%),肉类食物18例(25.0%),粮食制品9例(12.5%)。130例(100%)患儿均有腹泻症状,其中4例(3.1%)仅有腹泻症状。123例(94.6%)出现发热,其中91例(74.0%)体温>39℃。112例(86.2%)出现肉眼血便,34例(26.2%)出现呕吐。21例(16.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相应年龄正常参考值上限,升高范围(0.21~12.34)×109/L,中位数2.96(1.23,3.23)×109/L,96例(73.8%)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值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升高范围0.30~205.7 mg/L,中位数24.65(11.78,44.33)mg/L。所有患儿粪便镜检均可见大量白细胞(2+~4+/HP)和数量不等(2~4+/HP)的红细胞,103例(79.2%)可见巨噬细胞和/或脓细胞,所有患儿粪便潜血均阳性。70例(53.8%)合并轻-中度脱水,45例(34.6%)合并代谢性酸中毒,10例(7.7%)合并低钾血症,10例(7.7%)合并心肌损害,7例(5.4%)合并热性惊厥,5例(3.8%)合并肝功能损害。
2.3血清型分布
130株NTS菌株中共检测出4个血清群,其中B群92株(70.8%),D群34株(26.2%),C群3株(2.3%),E群1株(0.8%)。4个血清群中共检测出14个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87株(66.9%),肠炎沙门菌31株(23.8%),圣保罗沙门菌、埃森沙门菌、伊图里沙门菌、加利福尼亚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都柏林沙门菌、鸡沙门菌、巴拿马沙门菌、婴儿沙门菌、汤普逊沙门菌、里森沙门菌、伦敦沙门菌各1株(0.8%)。
2.4药敏情况
2.4.1药敏检测结果
130株NTS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仅20%左右,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43.1%,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的敏感率为50.8%,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分别为64.6%和63.8%,对氨曲南和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分别为69.2%和66.9%。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敏感率与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接近(76.9%vs 77.7%)。对呋喃妥因(硝基呋喃类)的敏感率为93.1%,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美罗培南的敏感率相同,均为96.9%。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98.5%。见表1。
表1 130株NTS药敏检测结果
2.4.2不同年龄组分离菌株药敏情况比较
130例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儿组(<12月龄)、幼儿组(12~<36月龄)和学龄前组(36~72月龄),比较各年龄组分离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结果显示,幼儿组分离菌株对氨曲南、头孢吡肟的敏感率高于学龄前组,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高于婴儿组和学龄前组(P<0.017)。见表2。
表2不同年龄组分离菌株药敏、多重耐药菌株情况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有效率比较[n(%)]
2.4.3不同性别分离菌株药敏情况比较
女性组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的敏感率高于男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不同性别分离菌株药敏、多重耐药菌株情况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有效率比较[n(%)]
2.5多重耐药菌株检出情况
130株NTS中有63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占比48.5%。对不同年龄组(婴儿组、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和不同性别组(男性组、女性组)之间多重耐药菌株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2.6临床用药
130例患儿均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34例/头孢噻肟96例)进行初始治疗,临床有效率为51.5%(67例,头孢曲松15例/头孢噻肟52例)。不同年龄(婴儿组、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和不同性别(男性组、女性组)之间进行比较,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130例患儿中有38例(29.2%)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临床疗效与药敏试验结果不一致,其中24例(63.2%)药敏试验结果提示敏感但因临床疗效不佳而换用抗菌药物,14例(36.8%)药敏试验结果提示耐药,但临床有效而未更换抗菌药物。130例患儿均未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4例耐碳青霉烯菌株感染患儿中,1例使用头孢曲松治疗有效,3例更换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有效。1例耐替加环素菌株感染患儿临床使用头孢噻肟治疗有效。130例患儿住院时间分布为3~19 d,中位数7(5,9)d,平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9±3)d,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
相关新闻推荐
1、不同霉变时期肉豆蔻饮片需氧菌、霉菌、酵母菌菌落总数统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