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卡菌菌株分离、鉴定、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摘要、材料与方法
摘要:目的分析诺卡菌病的临床特点和诺卡菌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一2023年2月诺卡菌培养阳性的32例患者,分析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发病症状、基础疾病、病原菌鉴定、实验室检查、胸部CT、临床诊断、治疗与转归。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诺卡菌体外药敏试验。
结果32例诺卡菌培养阳性的患者,8例判为定植,呼吸道定植率为29.17%。感染最常见的菌种是皮疽诺卡菌,其次是盖尔森基兴诺卡菌。24例感染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17~91岁,平均(59.46±18.59)岁。肺部感染者17例,多数伴有基础疾病,常见的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5例)、支气管扩张(3例)、糖尿病(2例)、肺结核(2例)、艾滋病(1例),所有患者都表现出咳嗽、咳痰,半数以上伴发热。胸部CT表现以不同形状的高密度影最常见,其中斑片影最多(70.6%),58.8%的患者表现为结节影。
皮肤软组织感染者7例,6例伴有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如糖尿病患、肾病综合征或局部穿刺、伤口污染史。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IL-6和血沉(ESR)升高者均在80%以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者均为50.00%,58.33%的患者伴低蛋白血症。肺部皮疽诺卡菌感染组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非皮疽诺卡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和P=0.03)。诺卡菌对甲氧苄苄胺嘧嘧啶/磺胺甲恶唑、利奈唑胺和阿米卡星100%敏感,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80.0%),对多西环素的中介率最高(86.7%)。
皮疽诺卡菌对莫西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性均在80%以上。半数以上患者采用基于甲氧苄苄胺嘧嘧啶/磺胺甲恶唑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后,23例(95.83%)患者好转出院。结论诺卡菌对甲氧苄苄胺嘧嘧啶/磺胺甲恶唑、利奈唑胺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最高。诺卡菌肺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胸部CT有助于诊断,及早识别病原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是有效治疗、改善预后的关键。PLT和FIB可能参与皮疽诺卡菌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
诺卡菌(Nocardia)是革兰阳性、需氧、生长缓慢的放线菌,普遍存在于土壤、腐烂的植被和水中。在被有效命名的119种诺卡菌中,有超过40种具有致病潜力,它们主要通过呼吸道或外伤进入人体,在免疫力低下或免疫正常的人群中引起肺部、皮肤、脑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诺卡菌感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临床症状多样化,尤其是肺诺卡菌病易与肺结核、肺结节病甚至肺癌相混淆,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导致预后不良。诺卡菌病的治疗周期长,药物敏感模式在不同菌种、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且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一些菌株已经对不同抗菌药物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本研究分析诺卡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旨在为诺卡菌的早期诊治、及时治疗提供方法和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来源
收集2018年2月一2023年2月我院培养出诺卡菌的住院患者,共32例。诺卡菌感染诊断的细菌学标准:痰标本培养至少2次阳性;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取得的肺、皮肤、皮下脓肿的病灶组织或脑脊液,或经支气管镜取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普通培养或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组织病理学等方法证实诺卡菌阳性的患者。播散性诺卡菌感染诊断标准:≥2个不相邻器官明确有诺卡菌的感染。肺部感染的诊断需符合《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
1.2菌株培养和鉴定
诺卡菌的培养在2021年11月前使力平板分离,2021年11月养琼脂平板(简称“自来水平板”)联合延长培养增加培养阳性率。自来水平板的配制:1.3g琼脂粉加入100mL自来水中,121℃高压灭菌30min,冷却至55℃混匀倒板,测试无菌试验后使用。菌种鉴定根据镜下形态(革兰染色和弱抗酸染色)、菌落形态以及质谱鉴定进行初步鉴定,用16S rRNA、secAl基因扩增测序进行最终鉴定。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科室、发病症状、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等)、胸部CT、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和转归。
1.3仪器与试剂
血平板、巧克力平板、Autofmc1000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均来自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二氧化碳培养箱(型号Galaxyl70R)来自Eppendorf公司;琼脂粉购于天津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oCelloScope微生物快速药敏监测系统来自丹麦BioSense公司。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大肠埃希菌ATCC35218(仅用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1.4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诺卡菌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包括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克拉霉素、多西环素、亚胺培南、利奈唑胺、米诺环素、莫西沙星、妥布霉素、甲氧苄苄啶/磺胺甲恶唑(SXT)等。具体试验方法和药敏折点判断标准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M24 2rd ed和CLSI M62 2018文件。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
相关新闻推荐
2、苯乳酸对霍氏肠杆菌生长曲线、细胞凋亡、抑制活性、DNA的影响(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