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BioSense网站!

热线:021-66110810, 66110819

手机:13564362870

一般门诊男女泌尿生殖系统沙眼衣原体检出率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沙眼衣原体(Ct)引起男女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较为常见,其危害不仅能够引起宫颈炎、盆腔炎、前列腺炎及尿道炎等,而且还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男女不育不孕。其感染检出率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检测方法等不相匹配的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差异较大,其药敏报道的资料则很少。本文利用累加的大样本数,对一般门诊男女泌尿生殖系统沙眼衣原体感染就诊者的检出率、沙眼衣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最低抑菌浓度(MIC=μg/ml)作一统计分析,并浅析影响沙眼衣原体检出率的因素,试图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现予以报道。


1材料与方法


检索国内医药类核心期刊等权威杂志上的相关内容,遴选近五年来临床报道的实验第一手数据,以保证资料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对一般门诊男女泌尿生殖系统沙眼衣原体感染就诊者的检出率、沙眼衣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作一统计分析,并浅析影响沙眼衣原体检出率的因素。


2结果


见表1、表2,表中文献序号与参考文献序号相同。表中所列的抗菌药物种类是常用药物中的主要种类。

表1一般门诊人群泌尿生殖系统沙眼衣原体感染检出率

表2沙眼衣原体药敏试验结果汇总表


3讨论


3.1沙眼衣原体(Ct)检出率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本文综合统计分析的Ct检出率是指一般门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就诊者的检出率,剔除了不孕不育患者、性工作者甚至某些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等不相匹配的统计资料。其检出率女性为6.5%(1123/17949),男性为6.0%(283/4737),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6,P>0.05)。然而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检测方法等不相匹配的统计资料分析结果差异较大。例如表1中报道的上海地区与报道的新疆地区男性Ct检出率差异就很大(3.5%与26.0%)。


一般而言,不孕不育患者Ct检出率较高,同时伴有解脲脲原体感染。故有作者认为:解脲脲原体、衣原体感染是导致不育不孕的主要原因。解脲脲原体可阻止精子运动及精卵结合或刺激机体产生抗精子抗体以至不育;Ct可产生内毒素导致生殖腔道炎症粘连与阻塞,以至粘膜细胞坏死,输卵管纤毛运动停止引起不孕。性病门诊Ct阳性率(56.68%)较高,与妇科门诊、孕前门诊Ct阳性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581.77,P<0.01)。有些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Ct检出率相当高,女性Ct阳性率分别是57.18%(1216/2179)、29.17%(112/384);与本文综合统计的女性相关数据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5653.5,P<0.01;X2=382.8,P<0.01);男性Ct阳性率分别是34.46%(1702/4939)、46.88%(120/256),与本文综合统计的男性相关数据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204.3,P<0.01;X2=546.3,P<0.01)。


3.2沙眼衣原体(Ct)检测方法的不同对检出率也存在一定影响。①取样方法的改良可提高Ct检出率。例如男性尿道拭子联合尿液沉淀物加精液沉淀物检出率高于普通取样方法。②将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酶免疫法、直接荧光抗体测定和细胞培养四种方法对比检测泌尿生殖系统沙眼衣原体,直接荧光抗体测定的敏感性较胶体金、酶免疫和细胞培养方法高,较适合于临床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较低,因漏检误检而使检出率相应也降低。


3.3沙眼衣原体(Ct)药敏检测由于采用McCoy细胞培养法,其技术要求和实验条件要求均比较高,因此限制了临床应用,故药敏检测临床报道的资料较少。本文所综合的资料显示:克拉霉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有较高的体外抗沙眼衣原体活性,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红霉素抗沙眼衣原体活性降低。最低抑菌浓度(MIC=μg/ml)中位数均值依序为0.020、0.057、0.095、0.126、0.486、11.375。且Ct对红霉素的敏感性降低幅度更大,存在耐药菌株,其23sRNA基因C2452A、T2611C两个位点发生突变导致红霉素低水平耐药,L4基因的点突变可能与红霉菌素耐药无关。Ct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之间明显相关,在抗沙眼衣原体感染临床治疗中应尽量选用克拉霉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等有效药物。不同药物联用,抗Ct活性可出现相反的效果。例如阿奇霉素与莫西沙星、多西环素或利福平联合应用,抗Ct活性显著提高;而米诺环素与莫西沙星或利福平联合应用时,彼此之间抗Ct活性降低。


相关新闻推荐

1、短梗霉素A对植物病原真菌灰葡萄孢菌AUR 1基因的抑制生长机理(一)

2、高糖酵母和低糖酵母耐性生长曲线评估方法

3、临床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分子DST检测VS表型DST药敏诊断技术(一)

4、实时监测蓝藻细胞内用于外源生物合成的苯丙氨酸相对含量的方法

5、国内新发病原牛疱疹病毒4型(BoHV-4)qPCR鉴定、分离及一步生长曲线测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