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与冷藏储存下蛋壳表面及蛋内容物细菌总数、生长繁殖规律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新鲜鸡蛋在常温与冷藏保存条件下细菌生长繁殖规律,为鸡蛋的合理保存与消费提供参考。新鲜鸡蛋分2组,分别进行常温与冷藏储存,检测各组鸡蛋0、7、14、21和28d蛋壳表面及蛋内容物细菌总数。结果显示:蛋壳表面的细菌总数,保存前(0d)为8.5x103cfu/mL,常温与冷藏条件下均出现稳定增长,常温保存增长较快。
28d时常温与冷藏保存细菌总数分别达到3.99x10°cfu/mL和3.25x10°cfu/mL(P<0.05);蛋内容物中细菌总数,保存前(0d)与冷藏保存7d均未检出细菌,常温保存14d后细菌总数快速增加,常温和冷藏条件下28d分别达到3.97x103cfu/mL和8.15x102cfu/mL(P<0.01)。蛋壳表面与内容物细菌总数随保存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低温保存能够抑制细菌生长,延长鸡蛋的保质期。
鸡蛋在保存过程中,蛋壳表面及内容物中细菌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导致鸡蛋腐败变质,同时引起新鲜度指标快速下降,甚至失去食用价值。近年来,世界各国食用细菌污染鸡蛋导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大肠杆菌和沙门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目前,国内消费者购买鲜鸡蛋的途径主要为农贸市场或超市,而农贸市场销售的鸡蛋大多没有经过消毒与保鲜处理,超市中经过消毒处理的鸡蛋比例也不高,鸡蛋在销售环节、购买后储存中容易出现细菌大量繁殖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国内有报道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方式、不同品牌类型鸡蛋蛋壳表面及蛋内容物均存在微生物超标污染问题,其中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全球已经有31个国家发布并实施了食品中有害微生物限量标准,其中18个国家要求鸡蛋中沙门菌检出率为0。本试验分别测定在常温和冷藏条件下保存不同时期鸡蛋蛋壳表面、蛋内容物细菌总数,以了解鲜鸡蛋在室温与冷藏条件下细菌生长繁殖规律,指导鸡蛋合理保存,从而延长货架期。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鸡蛋新鲜商品粉壳鸡蛋来自于郑州郊区某蛋鸡养殖场,剔除沙皮、裂纹、破损蛋,挑选出蛋壳清洁无污染鸡蛋共123个备用。
1.1.2营养琼脂培养基制备取成品营养琼脂培养基(NA)33g,加入蒸馏水1000m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121℃高压灭菌15min,在水浴锅中冷却至50℃备用。
1.1.3主要仪器电子天平;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HVE-50,日本Hirayama公司);超净工作台;µCount3D微生物立体计数仪(丹麦BioSense公司);电热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SPX-250,苏州威尔实验用品有限公司)。
1.2试验时间与地点试验于2017年4月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蛋品分析实验室进行。
1.3试验方法
1.3.1
保存前随机选取3个鸡蛋,先采样测定该批次鸡蛋蛋壳表面细菌总数,然后用此3个鸡蛋取样测定蛋内容物细菌总数。保存鸡蛋随机分为2组,常温组室温保存,冷藏组存放于冰箱4℃冷藏室,每组各60个。分别于保存7、14、21和28d随机取常温组、冷藏组鸡蛋各3个进行蛋壳与蛋内容物细菌总数培养测定,对比分析各组细菌生长繁殖规律与差异。
1.3.2蛋壳表面细菌培养
常温与冷藏保存组每周各取3个鸡蛋,分别放入装有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无菌自封袋内,反复搓洗10min,超净工作台无菌操作取蛋壳洗液,将洗液用灭菌生理盐水做10倍、100倍、1000倍的稀释。每个稀释梯度分别取1mL,用注射器注入无菌平皿,然后每个平皿加入15mL46℃的营养琼脂,转动平皿使琼脂与检样混合均匀。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放入37℃电热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每个稀释度3个重复,同时做空白对照。
1.3.3蛋内容物细菌培养
常温与冷藏保存组每周各取3个鸡蛋,超净工作台无菌操作打开蛋壳,将每个鸡蛋内容物倒在培养皿上,用玻璃棒揽拌混合均匀,用灭菌生理盐水将内容物做10倍、100倍、1000倍的稀释。每个稀释梯度分别取1mL,上述方法进行鸡蛋内容物营养琼脂细菌培养。每个稀释度3个重复,同时做空白对照。
1.3.4菌落计数与数据分析
使用丹麦BioSense公司µCount3D微生物立体计数仪对样品进行自动化菌落计数。该仪器基于三维成像原理,通过自动聚焦系统获取样品不同深度的清晰图像,结合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实现对微生物菌落的精准识别和计数。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将制备好的样品平板置于仪器载物台,启动µCount3D分析系统。仪器自动完成以下步骤:首先进行全景扫描定位样品区域,然后通过Z轴自动聚焦获取最佳景深图像,最后利用智能图像处理技术识别并标记有效菌落。系统自动记录各稀释梯度的菌落数量,并生成检测报告。数据分析时,选择菌落分布均匀、计数结果可靠的稀释梯度作为有效数据。系统自动计算3个平行样品的菌落平均数,并根据稀释倍数换算得出1mL蛋壳洗液或蛋内容物中的细菌总数。采用SPSS软件对菌落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蛋壳表面菌落总数
检测结果蛋壳表面菌落总数检测结果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在室内常温条件和冷藏条件下保存的鸡蛋,蛋壳表面细菌菌落总数随着保存期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不同之处为冷藏条件下菌落数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常温条件下增长较快,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均在一个数量级别。表1鸡蛋蛋壳表面细菌菌落总数注: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肩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2.2鸡蛋内容物菌落总数
检测结果鸡蛋内容物菌落总数检测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保存前鸡蛋内容物中没有检出细菌,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常温与冷藏条件下细菌总数均不断增加,但差异明显。常温条件下保存7d的鸡蛋内部已经有细菌滋生,14——21d菌落总数迅速增长,21d后菌落总数增幅仍较明显。冷藏条件下保存7d鸡蛋内容物未检出细菌,保存14d、21d、28d鸡蛋内容物细菌菌落总数均极显著低于常温保存组(P<0.01)。
3讨论
表2鸡蛋内容物细菌菌落总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鸡蛋质量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对鸡蛋安全信心的下降对蛋鸡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鲜蛋消费是现阶段我国人民对鸡蛋的主要消费方式,绝大多数鸡蛋未经任何消毒处理就进入流通环节,影响到鸡蛋的食用安全与保质期。刘俊梅等3对北京市场4种品牌鸡蛋和散装鸡蛋进行了大肠杆菌、沙门菌和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有三种品牌的鸡蛋检测出沙门菌,散装鸡蛋的带菌率明显比品牌鸡蛋高。污染严重的鸡蛋如未经清洁、消毒处理,在储存与销售过程中,蛋壳表面的细菌会不断增殖,进而通过气孔进入蛋内部,最终引起鸡蛋内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腐败变质。
本试验采集健康鸡群所产新鲜鸡蛋,分别放在室内常温条件下和冰箱4℃冷藏保存。发现随着保存期的延长,蛋壳表面及内容物的细菌总数为增长趋势。且在常温条件下细菌生长繁殖速度明显比冷藏条件下快,冷藏能够明显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有利于鸡蛋保鲜,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包装中要剔除蛋壳有粪污的鸡蛋,并对鲜蛋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置于冷藏条件下保存,均有利于鸡蛋的保鲜。
由于国外鸡蛋沙门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上市鲜蛋的清洗、消毒处理与冷藏销售。洁蛋生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普及率较高,洁蛋是指禽蛋经表面清洗、除菌、涂膜、检验、分级、喷码、包装等一系列处理后的蛋品。美国鸡蛋货架期通常是在45d之内,而且储存、运输、销售过程都在7℃以下,而本试验中4℃冷藏28d的鸡蛋能够保持良好的新鲜度,菌落总数维持在较低水平。菌落总数作为判断食品被污染程度的主要标志,菌落总数越高说明食品受污染的程度越高。刘美玉等分别对不同来源鸡蛋进行细菌学抽样检测,各鸡场的鸡蛋蛋壳表面细菌总数数量级别达到106——107,带菌率达到100%,细菌总数远远超过本试验。
影响鸡蛋蛋壳表面与内容物中细菌总数的因素较多,鸡舍环境与产蛋季节影响较大,保存期长短不容忽视。地面散养蛋鸡鸡蛋受污染的机会增加,要保证产蛋箱(窝)卫生状况良好,而笼养蛋鸡所产鸡蛋不容易受到污染。夏季外界气温高,鸡蛋产出后蛋壳表面细菌繁殖较快,应增加捡蛋次数。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普遍加强,我国应逐步推进洁蛋生产与冷藏销售,减少由于病原微生物污染对蛋品安全造成的威胁。鲜鸡蛋流入市场前最好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蛋壳表面的微生物数量,进而减少保存过程中对蛋内容物的污染。洁蛋生产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清洁剂的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李嘉莹等提出“天然洁蛋”概念并利用热风消毒工艺对鸡蛋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4小结
鸡蛋保存过程中,蛋壳表面和内容物的细菌总数会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常温条件下,保存14d后鸡蛋内容物中细菌增幅异常明显,而冷藏保存的鸡蛋28d后才出现细菌大量增殖,低温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延长鸡蛋的保质期。为了减少鸡蛋中细菌繁殖数量,我国鸡蛋产业发展应以洁蛋生产与冷链销售为突破口,修订鲜蛋国家标准,强化市场监管,减少由于微生物污染对鲜蛋品质造成的威胁,全面提升蛋品质量与安全水平。作为普通消费者,在购买鸡蛋后应注意保质期,不要长时间存放鸡蛋,少量多次购买。消费者要注意鸡蛋储存环境温度,尽量购买蛋壳清洁无污染的鸡蛋或者经过消毒处理的品牌蛋,并且置于冷藏条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