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BioSense网站!

热线:021-66110810, 66110819, 13564362870

邮箱:info@vizai.cn

双峰驼永生化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方法

来源:甘肃农业大学 发布时间:2024-07-10 14:24:55 浏览:76 次

体外培养的细胞寿命一般较短,是影响研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像双峰驼,主要分布于我国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对荒凉、贫瘠、严酷的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与其他动物相比有难以比拟的优越性。由于种群稀少、采样困难、缺乏稳定的细胞资源,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原代细胞传代困难,容易衰老,相关的试验材料及可供参考的资料也非常有限。因此,构建双峰驼永生化细胞系十分重要。而成纤维细胞是一种生长分裂能力较强且功能旺盛的细胞,存在范围广、易获取,是试验研究中常用的细胞之一,但也同样会面临衰老、无法多次传代等问题。染色体末端存在着由多条长度不同的DNA重复序列以及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称为“端粒”,它能够维持染色体位置和结构稳定,防止染色体酶解,促进细胞正常生长。正常的体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端粒会逐渐缩短,且传代次数有限,所以端粒对于染色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物种成功建立起了永生化细胞系,而且方法多种多样,通过自发永生化、过表达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或者病毒癌基因、突变p53和pRb基因、放射法等均可实现,其中使用最广泛、报道最多的便是过表达hTERT。已有研究表明,在奶山羊间充质干细胞、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不同物种的组织细胞中转入hTERT,细胞能够传代至50~80代,并且细胞生物学特性在传代过程中保持稳定,表明成功建立永生化细胞系。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由于目前还没有双峰驼永生化细胞系,且前人转入hTERT成功建立细胞系,说明此法是可行的、有效的。为了解决双峰驼研究面临的问题,本试验拟通过pCI-neo-hTERT质粒载体转染Primary BCFs建立永生化细胞系,并从形态学、mRNA水平、蛋白质水平分析hTERT介导的细胞永生化,为以后开展双峰驼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双峰驼永生化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原代细胞的分离培养,(2)细胞复苏、传代培养与冻存,(3)细胞生长的最适血清与糖浓度测定,(4)pCI-neo-hTERT载体构建和G418最佳浓度筛选及细胞转染,(5)形态学观察,(6)生长曲线绘制,(7)免疫荧光检测,(8)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9)Western Blot检测,(10)细胞周期检测。


图1为不同代次BCFs细胞形态;其中,图1A:BCFs-P5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B:BCFs-P10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C:BCFs-P20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D:BCFs-P30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E:BCFs-P40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F:BCFs-P50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G:BCFs-P60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H:BCFs-P70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I:BCFs-P80代细胞生长形态,100×,标尺:100μm。


图2为Primary BCFs与BCFs Cell lines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图2A:流式细胞仪检测BCFs-P3与BCFs-P80细胞周期分布;图2B:流式细胞仪检测BCFs-P3与BCFs-P80细胞G1与S期细胞占比表;图2C:血细胞计数法绘制BCFs-P3与BCFs-P80生长曲线;图2D:CCK-8法绘制BCFs-P3与BCFs-P80生长曲线。


双峰驼永生化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和检测结果,具体如下:


1.原代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原代细胞,刚接种于培养瓶中,细胞还未贴壁,圆形液滴状细胞均匀的悬浮在溶液中,形态未明,贴壁培养1h后,观察到细胞正在进行贴壁运动,某些细胞表面部分贴壁,胞质渐渐平摊在瓶底上,折光率开始下降。培养4h后,细胞表面大部分贴壁,24h后大多数细胞完成贴壁,胞质均匀平摊,细胞形态多为长梭形、多角形、圆形等。在Primary BCFs传代过程中发现从第BCFs-P10左右开始,与BCFs-P5相比细胞形态严重异常,细胞开始出现衰老和变形,并且伴随着生长停滞、脱落、死亡等现象。


2.G418筛选结果


双峰驼BCFs经筛选培养基筛选2周后,根据细胞的生长状况,可以得到使所有双峰驼BCFs死亡的最小浓度为400ng/μL,最终筛选阳性克隆时应将浓度提高50ng/μL。因此,450ng/μL可作为Primary BCFs G418筛选阳性细胞的最佳浓度。


3.pCI-neo-hTERT质粒的获得与鉴定结果


试验所用pCI-neo-hTERT质粒经加入酶切位点后得到质粒,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纯化后,使用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得到OD260/OD280为1.838,质粒浓度为673.5ng/μL,说明所提取的质粒纯度较高,没有明显的蛋白质、RNA、酚类物质、胍盐等污染,满足后续细胞转染需要。质粒经双酶切鉴定。


4细胞生长最适血清与糖浓度确定


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对血清及糖浓度的依赖性,结果:BCFs-P3与BCFs-P80对血清的依赖性相似。试验中发现BCFs-P3与BCFs-P80皆不能在无血清的环境中生长,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24h即有细胞脱落、死亡。5%FBS、10%FBS、15%FBS均可明显提高Primary BCFs与BCFs Cell lines的分裂能力(P<0.05)。说明Primary BCFs与BCFsCell lines均具有血清依赖性,血清是促进细胞生长分裂的重要因素之一,且10%FBS为该细胞培养的最佳血清浓度。以同样的方法检测了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BCFs-P3与BCFs-P80对培养基中糖浓度的依赖性一致,与4.5g/L相比,0g/L、2g/L和9g/L糖浓度条件下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1),说明BCFs-P3与BCFs-P80在过低或过高糖浓度的环境下细胞分裂均会受到阻碍,促进细胞生长的培养基最适糖浓度为4.5g/L。


5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在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过程中,利用德国ZEISS倒置显微镜成像系统记录了形态良好、具有典型成纤维细胞特征的双峰驼Primary BCFs与BCFs Cell lines。如图1A:BCFs-P5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B为BCFs-P10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C为BCFs-P20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D为BCFs-P30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E:BCFs-P40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F为BCFs-P50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G为BCFs-P60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H为BCFs-P70代细胞生长形态;图1I为BCFs-P80代细胞生长形态。Primary BCFs传代到第10代左右,细胞形态开始出现异常,逐渐变得细长、活力下降,并且伴随着贴壁能力减弱、生长停滞等细胞衰老的现象。在不断转染hTERT质粒后细胞形态逐渐开始稳定,细胞死亡率下降,由此可以推测转染hTERT质粒后已初步构建双峰驼永生化细胞系。


6.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鉴定Primary BCFs与BCFs Celllines


波形蛋白(vimentin,VIM)是成纤维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是中间丝蛋白的其中一种,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来检测成纤维细胞特性,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示BCFs-P3与BCFs-P80大多数胞质呈绿色(黑白图为较亮处)荧光,细胞核DAPI染色呈蓝色(黑白图为较亮处),波形蛋白染色为阳性。细胞界限清晰,大小均一,表现出成纤维细胞特性。而角蛋白18(CK18)是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之一,VIM和CK18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结果,以MAC-T上皮细胞为阳性对照,Primary BCFs与BCFs Cell lines各代次VIM相对表达量较高,而CK18的相对表达量较低。表明Primary BCFs细胞仍为混合细胞,存在上皮样细胞,但经转染hTERT以及G418筛选后BCFs Cell lines各代次纯度越来越高,BCFs Cell lines大部分为成纤维细胞。Western Blot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表明BCFs Cell lines为成纤维细胞。


7.Primary BCFs与BCFs Cell lines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外源性hTERT的整合与表达


分别利用CCK-8法与血细胞计数法对Primary BCFs与BCFs Cell lines进行活力测定。从图2C、D可知,双峰驼BCFs-P3与BCFs-P80的生长曲线均呈“S”型,在培养1~2d时,细胞数量没有太大的变化,此时的细胞处于潜伏期;培养了3d后细胞开始快速生长,此时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6d时,细胞分裂能力减弱,生长速度减缓;培养7~8d时,细胞数量基本维持不变,此时细胞生长进入了平台期。BCFs传至10代左右时,其分裂能力开始下降,表明了BCFs经过多次传代后细胞逐渐出现了衰老、变形等问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周期结果如图2A和表B所示:BCFs-P3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为82.95%a,处于S期的细胞为8.12%b;BCFs-P80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为50.46%a,S期的细胞为39.83%b,且差异显著(P<0.05)。该结果表明:BCFs-P80在G1期的生长停滞比例显著低于BCFs-P3,且BCFs-P80在S期的细胞占比显著高于BCFs-P3,再结合BCFs-P3与BCFs-P80的生长曲线可以证明BCFs Cell lines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更强,增殖速度更快,BCFs Cell lines并不受S期阻滞,增值活力旺盛。


相关新闻推荐

1、微生物生长曲线监测系统:12种LAB发酵物对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2、我国国内流行的D型流感病毒株HY11生物学特性鉴定

3、​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在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与代谢产物(一)

4、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 B6生长曲线、驱油功能特性评价(一)

5、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对小麦赤霉病菌抗菌活性的影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