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BioSense网站!

热线:021-66110810, 66110819

手机:13564362870

不同乙醇、乙酸、氯化钠、浓度对小米醋发酵过程中醋酸菌生长曲线的影响(一)

来源:食品与发酵工业 发布时间:2025-07-24 19:02:48 浏览:15 次

摘要为解决小米醋醋体稳定性难以保障等问题,筛选适合发酵的优良醋酸菌。该实验以传统固态小米醋发酵过程中的醋液及醋醅为研究对象,从采集的醋醅、醋液中筛选出24株菌,根据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实验初步判断为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定性实验中有23株菌产生红褐色沉淀,其中菌株SY01、SY02、SH06、YH07、GL11、GL19产酸能力强,产酸达到40.5g/L。将产酸高的菌株进行耐受性实验,得出菌株SY02、SH06、GL19能耐受9%(体积分数)乙醇、10g/L氯化钠和4.0%(体积分数)乙酸。生长曲线显示,菌株SY02、SH06在12~36h为对数生长期,GL19在12~48h为对数生长期。经鉴定,菌株SY02、SH06、GL19均为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s)。该实验为提高小米醋良好醋体风格,研发直投式发酵剂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对小米醋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食醋是饮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调味品,拥有超过两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为食物带来独特的酸味、香味和鲜味。食醋的酿造包括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工艺,因微生物在开放环境下通过各种作用机制相互影响而酿制而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食醋的记载,当时,醋还被视为奢侈品,主要用于富贵人家的宴席,直到汉代,醋的规模化生产才正式启动。北魏时期,在《齐民要术》书籍中就提到了食醋的生产方法,等到唐代时,食醋已渐渐走进普通百姓家中,人们也逐渐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小米醋作为食醋种类的一种,主要通过糖化、酒化和醋化等工艺酿制而成。以小米为主原料制作的醋含有多种酸性成分,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减轻积食腹胀,促进肠道通畅。此外,小米醋还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进而降低血压,预防心脏病。


国内外有关小米醋的研究还在持续探索中,张宇研究了小米醋在传统发酵工艺中的指标变化及风味生成过程。在传统工艺基础上,采用工艺改良及人工接种的方法,探究工艺改良对小米醋品质变化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生产工艺;潘洁琼通过不同固态发酵方法生产小米醋,并对整个发酵过程进行理化指标以及风味的测定,确定最优的发酵方法以及最佳的生产工艺;于迪等借鉴山西老陈醋酿造工艺,并将其应用于小米醋生产中。在发酵过程中,对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小米醋风味物质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徐清萍等研究了小米醋酒精发酵阶段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小米醋发酵的影响。


在食醋生产过程中,醋酸菌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产酸能力高低对食醋企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具备高产酸、耐受性强的醋酸菌一直是食醋行业的研究重点。杨杰等从广西民间醋醅中分离出一株高效产酸且耐高温、乙醇的醋酸杆菌。王超敏等则在山西老陈醋醋醅中筛选出18株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s)和2株醋化醋杆菌,其中巴氏醋杆菌SAV-CP1884发酵性能最佳。


目前,在食醋研究领域,针对菌种筛选、发酵性能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四大名醋,但在小米醋中涉及较少。因此本实验以小米醋为研究重点,对小米醋酿造过程中的醋液及醋醅进行醋酸菌的分离筛选,并对其进行产酸及耐受性能力分析,为提高小米醋出醋率及醋体品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调制直投式发酵剂研究奠定理论及实际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醋液、醋醅,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境内小米醋酿造主产区;对照菌:醋酸菌AS1.41;葡萄糖、碳酸钙、无水乙醇、磷酸二氢钾、七水硫酸镁、三氯化铁,天津市鑫铂特化工有限公司;酵母膏、酵母浸粉,北京奥博星生物技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分离培养基(g/100mL):酵母浸粉1.0,葡萄糖1.0,碳酸钙2.0,琼脂2.0,121℃灭菌20 min,待温度降约70℃时每100mL培养基加入3mL无水乙醇。


液体培养基(g/100mL):葡萄糖1.0,酵母浸粉1.0,七水硫酸镁0.5,pH4.5,121℃灭菌20 min,待温度降约70℃时每100mL培养基加入3mL无水乙醇。


发酵培养基(g/100mL):葡萄糖1.0,酵母膏1.0,磷酸二氢钾1.0,七水硫酸镁1.0,pH 5.5,121℃灭菌20min,待温度降约70℃时每100mL培养基加入6mL无水乙醇。


相关新闻推荐

1、辣木籽提取物制备、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及在在液态乳中的应用(三)

2、鲫鱼戴氏西地西菌生长曲线绘制及药敏试验结果(二)

3、焦化污染场地中萘降解菌株AO-4鉴定、生长、降解机理及环境条件带来的影响(一)

4、不同光照、pH条件对血红密孔菌培养过程中生物量、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二)

5、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C47-8株体外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