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BioSense网站!

热线:021-66110810, 66110819

手机:13564362870

3株奥默柯达酵母生长曲线、pH耐受性、最适生长温度测定及对酱油香气和滋味影响(二)

来源:食品与发酵工业 发布时间:2025-07-25 18:44:35 浏览:12 次

1.3.5菌种发酵性能研究


1.3.5.1不同盐浓度下生长曲线


调整种子液OD₅₆₀=1,以2%(体积分数)的接种量接种至不同盐浓度的豆芽汁液体培养基,每4 h取一次样测定发酵液OD₅₆₀值,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OD₅₆₀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1.3.5.2最适生长温度


调整种子液OD₅₆₀=1,以2%(体积分数)的接种量接种至对应盐浓度的YPD液体培养基,分别于24、28、30、32、34、37、40℃下培养24 h,以培养基为空白对照,测定发酵液OD值。


1.3.5.3最适生长pH值


调整种子液OD₅₆₀=1,以2%(体积分数)的接种量接种至对应盐浓度的pH值为1~10的YPD液体培养基,于28℃培养24 h,取3 mL发酵液于5 mL离心管,10 000 r/min离心5 min,去除上清液,加入3 mL生理盐水重悬离心洗涤3次,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测定OD₅₆₀值。


1.3.5.4三株K.ohmeri豆芽汁发酵液挥发性风味物质测定


将3株酵母菌分别挑取一环接种于160 g/L豆芽汁液体培养基中,在28℃静置培养7 d后,取菌体培养液置于2 mL的气质进样瓶中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


1.3.6添加高盐稀态酱醪醪发酵应用


筛选发酵性能最强的K.ohmeri菌株进行添加酱醪醪发酵的应用。高盐稀态酱醪醪发酵采用300 g成品曲与230 g/L的盐水按料液比1:2(g:mL)混合,30℃发酵90 d,每日对酱醪醪进行搅拌通气。调整KD13种子液菌悬浓度为10⁷CFU/mL,于发酵第30天添加至酱醪醪,添加量为5%(体积分数)。以未额外添加风味菌的酱醪醪样为对照组,取不同发酵时间的酱醪醪经滤布过滤后获得酱油。


1.3.7分析方法


1.3.7.1酱油理化指标测定


乙醇含量的测定参考GB 5009.225-2016《酒中乙醇浓度的测定》中的密度瓶法。还原糖测定参照GB 5009.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总酸、氨态氮测定参照国标GB 5009.2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3.7.2挥发性风味物质测定


参考JIANG等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的方法对酱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3.7.3酱油感官评定


参考JIANG酱油感官评价的方法。


1.4数据处理及绘图


利用MegaX绘制系统发育树;利用Excel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利用Origin 2023进行数据可视化;利用SPSS Statistics 26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利用Omicstudio绘制热图;利用SIMCA 14.1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所有的试验采用3个平行。


2结果与分析


2.1耐盐产乙醇K.ohmeri的筛选、鉴定及安全性


2.1.1酱醪醪中耐盐生香酵母的筛选、分子生物学鉴定


由于柯达酵母属在酱油发酵的3~4月占比最高,因此选择发酵3~4月的高盐稀态酱醪醪采样,一共分离得到21株纯培养酵母菌株,其形态特征及豆芽汁发酵液嗅闻结果如表1所示。21株酵母的豆芽汁发酵液具有花果香、酒香、醇香等香气特征。对所分离的生香酵母进行26S rDNA D1/D2区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如图1所示,共获得4个种,分属4个属,柯达酵母数量最多(10株),且均为K.ohmeri,其余为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6株)、埃切假丝酵母(Starmerella etchellsii)(4株)、多变拟威克酵母(Wickerhamiella versatilis)(1株)。

表1菌株编号形态香气嗅闻结果


K02、KD01、KD02、KD03、KD04、KD05、KD10、KD13、KD28、KD30单菌落呈白色,较厚,表面干燥有褶皱,边缘不平整,为花瓣状;细胞呈椭圆形,有假菌丝香气呈浓郁的花果香及酒香


K11、K14、K15、K16、K17、K19单菌落呈乳白色,较厚,表面较干燥,边缘光滑呈圆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香气呈较浓郁的花果香


K08单菌落呈乳白色,表面湿润,边缘光滑呈圆形;细胞呈椭圆形香气较淡,有花果香


K01、K02、K04、K06单菌落呈乳白色,表面湿润,边缘光滑呈圆形;细胞呈椭圆形香气淡,有花果香

2.1.2 K.ohmeri产乙醇能力比较


酱油中的醇类物质以乙醇为主,主要由耐盐酵母代谢产生。乙醇能赋予酱油愉悦的醇香,是形成乙酯的重要底物,且对酱油有一定的防腐作用。由于酱油发酵周期长,因此采用盐质量浓度为100 g/L的豆芽汁培养基替代酱醪醪发酵快速判断菌株的产乙醇能力。

由图2可知,10株不同的K.ohmeri乙醇产量均大于1%(体积分数),KD13、KD28和K02产量较高,分别为1.30%、1.19%和1.19%。


2.1.3 K.ohmeri的溶血性

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若产生溶血毒素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必须对食品发酵菌株进行溶血安全性测试。刘爽等对酱油发酵用菌Z.rouxii的安全性(溶血性)进行了研究。以S.aureus为阳性对照,S.cerevisiae为阴性对照,对10株K.ohmeri进行溶血性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10株菌均未产生草绿色色环(α溶血)或透明溶血环(β溶血),表明10株酵母均无溶血性,无溶血风险,可以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关新闻推荐

1、桉树接种促生菌分类、对林木生长影响

2、生鲜乳中菌落总数要求及测定方法

3、基于MALDI-TOF微生物质谱菌种快速鉴定技术,助力微生物鉴定和污染溯源调查

4、施入到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底是如何改变土壤环境呢?

5、土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筛选菌株的生长曲线及产蛋白酶条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