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场明串珠菌的分离鉴定、生长曲线及产酸曲线、药敏试验和溶血试验
【目的】从奶牛场环境和牛体样本中分离明串珠菌(Leuconostoc)并深入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益生菌菌株。
【方法】通过菌体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分离菌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双层平板法分析菌株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并分析其主要抑菌物质成分,建立生长曲线及产酸曲线,探究其消化道环境耐受特性,并通过药敏试验和溶血试验评估菌株的安全性。
【结果】分离得到3株益生菌,在MRS琼脂培养基上均呈乳白色单菌落,镜检为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命名为11、14和18号菌株。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11和14号菌株与NCBI登录的肠膜明串珠菌相似性均在99%以上,18号菌株与乳明串珠菌相似性在99%以上,确定3株分离株均为明串珠菌。
3株明串珠菌对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圈直径均>19 mm,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3株明串珠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物质主要包括有机酸、细菌素和过氧化氢;而11、14号菌株对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抗菌物质包括有机酸和过氧化氢,18号菌株主要包括有机酸。
生长曲线显示,3株明串珠菌生长规律基本一致,其中0~2 h为迟缓期,2~12 h为对数期,12 h后为稳定期,菌液产酸pH均稳定为4.0左右,具有较好的产酸性能。3株明串珠菌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培养4 h后的存活率均在56%以上,胆盐浓度为0.3%时,3株明串珠菌存活率均在26%以上,说明菌株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明串珠菌对红霉素、米诺霉素、妥布霉素等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耐受;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中度敏感。3株明串珠菌均不具有溶血性。
【结论】本研究分离得到的3株明串珠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特性和安全性,为后续开展益生菌防治细菌性奶牛乳房炎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关新闻推荐
1、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 B6生长曲线、驱油功能特性评价(一)
2、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PEG6000、SDS胁迫培养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下】
3、豨莶草果实内生细菌分离、鉴定、生长特性、抑菌效果及药敏分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