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炎NTS的药敏试验结果——摘要、资料与方法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儿童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non-typhoidal Salmonella,NTS)肠炎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经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粪便标本细菌培养出NTS的130例侵袭性细菌性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NTS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NTS感染主要集中在4~9月份(113例,86.9%),8月份为高峰期(36例,27.7%)。婴幼儿(月龄<36个月)占86.2%(112/130),主要症状为腹泻(130例,100%)、发热(123例,94.6%)和血便(112例,86.2%)。130株NTS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分别为64.6%和63.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硝基呋喃类)的敏感率均>90.0%。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率为48.5%(63/130);38例(29.2%)患儿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临床疗效与药敏结果不一致。结论成都地区0~6岁儿童侵袭性NTS肠炎患病高峰在8月份,婴幼儿为高发人群。NTS耐药情况比较严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能是治疗儿童多重耐药NTS感染的有效选择,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可能有望用于治疗多重耐药NTS感染。
沙门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直杆状革兰氏阴性菌,目前已报告有2 500多种血清型,可分为伤寒沙门菌和非伤寒沙门菌(non-typhoidal Salmonella,NTS)两大类。2021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的数据显示,NTS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头号病原。沙门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环境表面。沙门菌对所有人群均有易感性,儿童因免疫系统未完善而更易遭受侵袭导致群体感染率最高。近年来沙门菌耐药率总体呈升高趋势,并且多重耐药愈渐严重。本研究通过对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成都市130例0~6岁侵袭性NTS肠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疾病预防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
130株NTS菌株由四川省成都市2022年1月—2023年12月侵袭性NTS肠炎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分离所得,均经标准生化试验检测确定。纳入标准:(1)年龄≤6岁;(2)具有黏液便、脓血便和大便次数增多;(3)粪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4)临床考虑为急性侵袭性细菌感染性腹泻,符合《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中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5)粪便培养为NTS菌株。排除标准:(1)早产;(2)出生体重<2 500 g;(3)过敏性肠炎;(4)炎症性肠病;(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免疫缺陷;(7)肠道息肉;(8)Meckel憩室;(9)肠道手术史;(10)合并消化道外感染。本研究已通过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免除知情同意(批件号:20240607-218)。
1.2试剂及仪器
主要有VITEK 2细菌自动鉴定系统(BioMérieux,法国)、细菌鉴定板和药敏板(Beckman Coulter,美国)、哥伦比亚培养基(郑州博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S琼脂平板(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沙门菌属诊断血清(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儿科专用液体培养瓶(BioMérieux,法国)和环丙沙星(5μg)标准抗生素纸片(Oxoid,英国)。
1.3菌株培养和鉴定
所有细菌分离培养均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将收集的NTS菌株划环线接种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琼脂平板上,置于35~37℃培养24 h,挑取平板上呈粉红色或黄色,带或不带黑色中心的可疑沙门菌单个菌落,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35~37℃培养24 h后用菌落制备0.5~0.6麦氏单位浊度的菌悬液,经革兰氏阴性菌鉴定卡鉴定,确定生化结果为沙门菌。
1.4药敏试验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氨基糖苷类、抗假单胞菌青霉素+酶抑制剂类、碳青霉烯类、非广谱头孢菌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广谱头孢菌素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代谢抑制剂类、苷氨酰环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青霉素+酶抑制剂类、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类,共13类抗菌药物的19种代表药物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剂均为上海星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根据药敏板显色情况对药敏板条进行判读,经数据分析得到每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标准M100-S27可得出敏感(susceptible)、中介(intermediate)和耐药(resistant)3种结果。因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指出,沙门菌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不管体外药敏结果如何,实际体内临床无效,故分析比较NTS菌株对抗菌药物敏感率及多重耐药率时未包括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
1.5临床疗效判断
用药72 h发热、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无任何缓解者视为临床无效。用药72 h上述症状有所缓解,但不明显;或用药120 h仍有上述症状者视为临床疗效不佳。以上情况经具有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医师提出,经我院临床药学科会诊同意后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药敏试验结果,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Bonferroni法的检验水准为0.017,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新闻推荐
1、犬奇异变形杆菌及其噬菌体分离鉴定、生长曲线及药敏试验(二)
2、低聚果糖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嗜酸乳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