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BioSense网站!

热线:021-66110810, 66110819

手机:13564362870

滇黄精水提物促进罗伊氏乳杆菌生长增殖和定植的作用机制(二)

2方法


2.1滇黄精水提物的提取制备与菌株活化


参考陈秋定[4]方法提取滇黄精水提物及L.reuteri 1.2838的活化。


2.2滇黄精水提物对L.reuteri 1.2838增殖的影响


挑取活化后的单菌落接种于MRS培养液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作为种子液。将种子液按1∶100(v/v)接种量分别接种到MRS液体培养基和含有滇黄精水提物的MRS培养基(水提物浓度为0.0126 g·mL-1)中,37℃、180 r·min-1厌氧培养。自0 h起,每隔2 h吸取培养液加入96孔板中用全波长扫描多功能酶标仪测量OD600 nm值。所有组均设置3个重复,记录数据,绘制生长曲线。


2.3滇黄精水提物对L.reuteri 1.2838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生成的影响


2.3.1 L.reuteri 1.2838与滇黄精共孵育菌液的制备


向空白MRS培养液中添加滇黄精水提物至浓度为0.0126 g·mL-1,按1∶100(v/v)接种量接种2.1中活化的种子液。厌氧条件下,37℃、180 r·min-1振荡培养16 h[4]。所得菌液在4℃条件下,12000 r·min-1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向所得菌体沉淀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重悬,再次以上述条件离心,弃去上清液,洗去滇黄精水提物残留。向所得菌体中加入新的MRS培养液,调整菌液OD600 nm值为0.6-0.8,按1%接种量接种于新的MRS培养液中,37℃、180 r·min-1振荡培养2 h,取培养后菌液2 mL,12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用0.22μm的滤头过滤,作为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待测样品。空白对照为未添加滇黄精水提物共孵育的L.reuteri 1.2838菌液。


2.3.2自身诱导因子AI-2的检测方法


参照陈秋定[4]和Ismail[9]的方法。制备Vibrio harveyi BB170菌株种子液,以1∶5000(体积比)转接到2216E液体培养基中作为检测样品,取9 mL哈维氏菌检测液加入2.3.1所得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待测样品1 mL,30℃、180 r·min-1通气培养1 h。取2216E液体培养基重复以上操作,作为阴性对照组。到达培养时间后,每管吸取200μL加入96孔平底发光板中检测,每个样本设置3个复孔,用全波长扫描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其化学发光量,计算AI-2活性的相对光单位(Relative light unit,RLU)。


RLU=A÷B,式中,A——待测样品化学发光量的平均值;B——阴性对照化学发光量的平均值。


2.4滇黄精水提物对L.reuteri 1.2838基因转录的影响


2.4.1 RNA的提取、文库构建及测序


采用Trizol法提取L.reuteri 1.2838菌体RNA。利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对所提的RNA浓度和纯度进行检测,用Agilent 5300生物分析仪测定RNA质量。采用Illumina TruseqTM RNA sample prep Kit方法建库。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


2.4.2转录组分析


实验通过RSEM对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指标为FPKM(Fragments per kilobase of exon model per million mapped fragments),利用DESeq 2、Padjust等方面对基因的表达量及差异倍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确定差异基因的功能分布与涉及通路。


2.5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为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实验通过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水平。首先将2.4中获得的RNA反转录成cDNA,再根据转录组测序分析的结果,以16S rRNA为内参基因,选择dna K、ndk、secA基因进行验证,通过Primer 5.0软件设计引物,具体序列见表1。最后计算相对表达量差异2-ΔΔCT。

表1 qRT-RCR扩增特异引物


2.6数理统计与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均进行3次重复,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GraphPad Prism 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检验结果均取*P<0.05,**P<0.01,***P<0.001,****P<0.0001作为统计学意义差异判断标准。


相关新闻推荐

1、藜麦和蓝靛果酵母菌株筛选、培养、计数及混菌液态发酵工艺优化(二)

2、基于体外重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生长曲线研究复制效率(二)

3、儿童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肠炎NTS的药敏试验结果——讨论

4、茶树根际细菌菌株P5菌株对花生种子的促生机制

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来源、分类及检测与诊断【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