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乳三种标准菌落总数测定方法比较(一)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乳制品(尤其是牛乳)需求量的增加,对牛乳及其乳制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据统计,到2010年,我国人均奶类食品摄入量达到16 kg,比2000年增加一倍以上,由此看出中国的乳制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微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关于菌落总数测定的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和新标准。
菌落总数用于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是鲜牛奶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鲜牛奶中细菌数要求低于2×105个/ml),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恰当的卫生学评价。本次试验对常规检验的3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以期获得理想的并能适应不同具体情况的检验方法,为食品质量检验部门和乳品企业中菌落总数的检测提供参考,并为检测标准的修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1.1.1试验材料
原料乳:购自农场。
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琼脂、KH2PO4、NaOH及其他药品均为国产。
1.1.2仪器与设备
PYX-DHS-40×50-13-Ⅱ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生产;DHP-908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龙口市先科仪器公司生产;HPS-250生化培养箱:哈尔滨市东明医疗器械厂生产;HW.SY21-K电热恒温水浴锅:龙口市电炉制造厂生产;YXQG02型电热式灭菌锅: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PHS-3C精密p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生产;TB-214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电子调温万用炉:龙口市先科仪器公司生产;DGX-9243B-1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福玛试验设备有限公司生产;DHP-908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广东银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试验方法
1.2.1检验程序
检样→10倍系列稀释→3个适宜样品液,各1 ml加入无菌培养皿内→每皿加入15~20 ml培养基,混匀→倒置培养→计数。
1.2.2三种标准测定方法比较
表1三种标准的主要区别
1.2.3测定
①原料乳的稀释
取4个不同批次的原料乳,分别编号为S1、S2、S3、S4。取25 ml原料乳样品于225 ml稀释液中,充分混匀,制成10-1的样品液。取10-1样品液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9 ml稀释液中,混合均匀,制成10-2的样品液,并依次制成10-3、10-4、10-5三个稀释度的样品液。从制备最初的稀释液至倾倒培养基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 min。
②接种培养
分别取10-3、10-4、10-5稀释度的样品液1 ml,倾注接种。每个梯度每种培养基做2个平板,同时做空白对照。待琼脂凝固后,倒置培养。
③计数
选取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用于计数。培养后每24 h计数,连续72 h。
2结果与分析
2.1平皿计数结果
根据三种标准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对4个批次原料乳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见表2。
表2平皿计数结果
由表2结果看出,培养基和稀释液等条件相同,培养温度不同时,FDA BAM-2001的检测结果普遍高于GB/T 4789.2—2010;培养相同时间,菌落总数测定结果的总体情况为:IDF 100A:1987<GB/T 4789.2—2010<FDA BAM—2001;由此可知,35℃更适合原料乳中细菌的生长繁殖,检出率更高。
2.2三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比较
菌落计数报告及三种方法之间的比较见表3。
表3菌落总数
对表3结果进行比较分析,IDF 100A:1987检出率显著高于GB/T 4789.2—2010和FDA BAM—2001方法,IDF 100A:1987检出率为GB/T 4789.2—2010的2.2倍左右,FDA BAM—2001检出率大约为GB/T 4789.2—2010检出率的1.5倍左右。
相关新闻推荐
2、特雷唑来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使用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统计学处理、讨论
3、肌苷对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的生长抑制效果、对橙汁品质影响——讨论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