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计数:从显微镜视野法到µCount3D微生物立体计数仪的转换
本转换旨在将传统、手动操作的显微镜视野法(如血球计数板法)微生物计数,升级为使用丹麦BioSense公司µCount3D微生物立体计数仪的自动化、高通量计数方法。核心转变在于利用一次性计数板(如C-Chip™)和仪器的自动数字成像分析技术替代人工镜检和计数。
关键转换步骤与变化:
1.操作流程简化:
旧法:清洁计数板/盖片->精确加样/盖片->手动镜检、寻找视野->人工计数特定方格->公式计算浓度->清洁。
新法(µCount3D):混匀样本->吸取固定体积样本->滴加至计数板加样口->插入仪器->启动自动检测(自动吸入、填充、3D扫描、分析、计算)->读取/导出结果->丢弃计数板。步骤显著减少,操作更简便。
2.计数原理升级:
旧法:依赖人眼在二维平面上识别和计数特定区域细胞,易受主观性、疲劳、细胞重叠和聚焦问题影响。
新法(µCount3D):仪器自动进行多焦平面快速扫描,构建样本的3D图像信息,并由专用软件自动识别和计数整个计数腔内的细胞/颗粒,准确性、重现性更高,减少人为误差。
3.数据输出与管理:
旧法:手动记录原始数据,人工计算浓度,易出错,数据管理不便。
新法(µCount3D):软件自动计算并显示浓度(cells/mL)、总细胞数、活力(如适用),结果可直接屏幕查看、导出报告(PDF,Excel,CSV)或存储,便于追溯、管理和共享。
4.耗材与维护:
旧法:使用可清洗的血球计数板和盖玻片(需小心操作避免损坏或污染)。
新法(µCount3D):使用一次性计数板,无需清洗,避免交叉污染,但产生耗材成本。仪器本身需定期维护。
核心优势:
高效快速:单次检测仅需数十秒至一分钟,大幅提升通量。
准确客观:3D成像和自动分析减少人为误差和主观性。
操作简便:流程自动化,降低操作者技能要求和疲劳。
数据电子化:结果自动生成并存储,便于管理和追溯。
无清洗:使用一次性耗材,省去清洗步骤和污染风险。
注意事项:
需确保样本浓度在计数板线性范围内(通常需适当稀释)。
样本应避免含过多碎片、气泡或过于粘稠。
需考虑一次性计数板的耗材成本。
建议转换初期进行新旧方法并行测试以验证结果一致性。
总结:转换为µCount3D计数仪实现了微生物计数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标准化,显著提高了效率、准确性和数据管理水平,是现代实验室替代传统显微镜计数法的理想选择。
相关新闻推荐
2、甘露聚糖对S.cerevisiae酵母菌株生长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二)
3、磷霉素钠联合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医院感染中常见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结果、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