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BioSense网站!

热线:021-66110810, 66110819

手机:13564362870

林氏扇头蜱抗菌肽重组蛋白对大肠埃希菌生长曲线影响及抑菌效果(二)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发布时间:2025-08-27 18:05:17 浏览:17 次

1.2.2生物信息学分析


使用在线软件CAMPR3(http://www.camp3.bicnirrh.res.in/prediction.php)预测Microplusin-like基因的抑菌活性;用在线软件APD3(https://aps.unmc.edu/AP)对该基因的理化性质包括净电荷数、GRAVY总平均亲水性和Wimley-White全残基疏水性标度、蛋白结合势(Boman index)进行计算;使用ExPASy(https://web.expasy.org/protparam)预测蛋白大小及等电点。


1.2.3重组质粒的构建、蛋白表达与纯化


在目的基因序列两端设计特异性引物,并添加保护碱基和XhoⅠ/XbaⅠ酶切位点,以1.2.1中测序正确的目的片段为模板进行PCR扩增,pCold-SUMO载体经XhoⅠ/XbaⅠ双酶切后,与目的基因连接并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转化成功后提取质粒,命名为pCold-SUMO/Microplusin-like。将测序正确的质粒转化至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平板培养,挑取单克隆后的菌液培养至对数期,诱导表达后收集菌体,超声破碎,收集上清。利用Ni-NTA Resin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纯化情况。以带His标签的鼠单抗作为一抗,HRP-山羊抗鼠作为二抗,对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


1.2.4重组蛋白抑菌活性测定


1.2.4.1菌悬液的制备


将甘油保存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采用浊度仪计算菌液浓度,并调节至1×106~1×107 CFU/mL菌悬液备用。


1.2.4.2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活性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在空白滤纸片上滴加30μL重组蛋白(浓度为10 mg/mL),用无菌镊子贴在含菌平板上,以SUMO空载蛋白及无菌水滤纸片作为阴性对照,以滴加20μL卡那霉素(浓度为50 mg/mL)滤纸片作为阳性对照,37℃恒温倒置培养16 h后,观察记录抑菌圈的有无,采用十字交叉法,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结果判定参照《药理实验方法学》标准:抑菌圈直径<10 mm为抗药、10 mm为轻度敏感、11~15 mm为中度敏感、16~20 mm为高度敏感。


1.2.4.3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测定


参考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推荐的方法,并稍作修改,测定重组蛋白的MIC和MBC。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在96孔板中进行试验。向A行和B行的第2~12孔各加入100μL MH液体培养基。在第1孔中加入100μL重组蛋白溶液,第2孔加入100μL重组蛋白后,逐孔进行对倍稀释,直至第12孔,弃去100μL。随后,向A行第1~12孔各加入100μL菌悬液,作为试验组。向B行第1~12孔各加入100μL MH液体培养基,作为阴性溶剂对照组。向C行各孔加入100μL MH液体培养基和100μL菌悬液,用于验证培养基是否支持菌株正常生长,作为阳性生长对照组。向D行各孔加入200μL MH液体培养基,用于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作为空白对照组。将96孔板置于37℃培养箱中孵育24 h,观察结果。阳性孔呈现浑浊,表明细菌正常生长;阴性孔和空白孔保持清亮,表明试验过程无污染。试验组中无肉眼可见菌体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MIC。确定MIC后,取浓度≥MIC的菌悬液涂布于MH琼脂平板,37℃培养24 h,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菌落数≤5时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MBC。


1.2.4.4重组蛋白对大肠埃希菌生长曲线、时间杀菌曲线的影响


选择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为指示菌,取菌悬液与重组蛋白混合,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8 MIC、1/4 MIC、1/2 MIC、1 MIC,不加重组蛋白的样品作为空白生长对照组,37℃孵育12 h,每小时使用酶标仪测量1次OD600 nm。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OD600 nm为纵坐标绘制大肠埃希菌生长曲线。


取2 mL菌悬液至无菌试管,分别加入重组蛋白,使其终浓度为0 MIC、1 MIC、2 MIC、4 MIC,置于37℃下孵育,分别于0、5、15、30、60、120 min取100μL菌悬液经适当稀释后涂布于MH琼脂平板,37℃孵育24 h后进行平板菌落计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菌落形成单位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绘制大肠埃希菌时间-杀菌曲线。


1.2.5重组蛋白抗菌机制研究


1.2.5.1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使用1 MBC浓度的重组蛋白处理大肠埃希菌为试验组,使用等体积PBS处理指示菌为空白对照组。37℃孵育1 h,将孵育后的菌液离心收集菌体细胞,PBS冲洗3次,向菌体沉淀中加入2.5%戊二醛,重悬菌体,4℃固定过夜,接着用乙醇脱水15 min,经临界点干燥仪充分干燥后,使用离子溅射仪喷金,通过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观察。


1.2.5.2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透射电镜的制样程序前期与扫描电镜相同,2.5%戊二醛溶液固定后,用1%锇酸固定液固定2 h,PBS洗涤3次后,使用丙酮对样品进行脱水,包埋切片后用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色,通过透射电镜对样品进行观察。


1.2.5.3林氏扇头蜱Microplusin-like蛋白三维结构预测与分子对接


利用AlphaFold工具构建多肽的三维结构模型,并通过在线平台SAVES(https://saves.mbi.ucla.edw)对模型进行质量评估,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选择最优模型。选择E.coil外模脂多糖转运蛋白的X衍射晶体结构(PDB代码为4RHB),利用指示菌蛋白结构作为受体,AlphaFold工具构建的林氏扇头蜱Microplusin-like蛋白三维结构作为配体,使用Hdock进行分子对接。共采集100个对接构象;参照对接得分进行构象排序挑选出10个分数靠前的构象,根据结合位点选取最优构象。对接结果通过Pymol进行3D可视化分析,使用Ligplus软件进行2D可视化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试验平行3次,应用GraphPad 9.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绘图,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新闻推荐

1、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对小麦赤霉病菌抗菌活性的影响(一)

2、嗜热链球菌生长曲线绘制:分光光度法VS直接计数法

3、枯草芽孢杆菌BC80-6发酵培养基、生长条件及对烟草根黑腐病菌生防作用(一)

4、不同pH条件下杀鲑气单胞菌的生长曲线

5、新型纳米复合材料介孔m-TiO₂/Ag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抑制作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