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BioSense网站!

热线:021-66110810, 66110819

手机:13564362870

速生集胞藻6803光合放氧速率、生长曲线及基因组分析(一)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发布时间:2025-09-09 16:33:22 浏览:14 次

【背景】蓝藻是一类能进行放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随着生长速率与异养微生物相仿的速生蓝藻的出现,蓝藻在光合细胞工厂领域备受关注。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PCC 6803是研究光合作用的理想模式生物,也是近年来常用的光合固碳产化学品底盘细胞,其基因组测序最早被公开,并且比常用模式蓝藻聚球藻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及性状稳定性,但目前尚未见速生集胞藻的报道。


【目的】评价本实验室选育的在高光强下可以快速生长的集胞藻6803(高光6803)在高光强下的光合生理,并初步研究其分子机制。


【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光合生理,评价高光6803性状稳定性;通过基因组学及转录组学比较分析,初步解析高光6803的分子机制。


【结果】获得1株快速生长的集胞藻,即高光6803,其生长速率和光合活性均远高于普通集胞藻6803,并且性状稳定;其最短倍增时间约3.1 h,与已报道的速生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UTEX 2973相当;其在900μmol/(m2·s)的高光强下仍可快速生长,并且最适光强是野生型集胞藻6803的3倍以上。基因组学比较分析发现高光6803基因组中有2个特有基因突变。转录组学比较分析发现,在高光条件下,高光6803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有77个,其中上调基因36个,下调基因41个。表达上调的基因主要参与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PSII)反应中心、高光胁迫耐受、电子传递、有机物合成,而表达下调的基因主要参与糖类、氨基酸等有机物分解过程。


【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速生集胞藻高光6803,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找到与其高效利用高光快速生长相关的2个突变靶基因,并从转录组水平说明高光6803是通过高效利用光能而快速生长。因此,本研究不仅拓宽了速生蓝藻的种类,为研究光合微生物固碳产化学品提供了高效的底盘细胞,也为将其他蓝藻改造为速生蓝藻提供了基因靶点及理论基础。


蓝藻是地球上已知最早可进行放氧光合作用的原核自养生物,除了参与光合作用的结构、组分与高等植物类似,其光能转化效率显著高于后者;此外,蓝藻还具有结构简单、代时短及易于基因操作的优点,使其一直是研究光合作用的理想模式生物。近20年来,由于温室气体CO2排放日益加剧,迫切需要实现对CO2资源化利用,这使得蓝藻成为利用CO2生物合成化学品的理想底盘细胞,其中最常用的有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6803、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 7002、速生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PCC 7942和速生聚球藻UTEX 2973。到目前为止,在各国科学家共同努力下,通过对蓝藻进行代谢工程改造,已有近30种化学品可在蓝藻中实现由CO2直接合成,如乙醇、丁醇等燃料;丙酮、异丙醇、乳酸、乙醇酸等大宗化学品;异戊二烯、柠檬烯、法尼烯等萜烯类化合物和其他高附加值化学品。但相较于异养微生物,光合自养微生物蓝藻生长慢,使光合自养蓝藻利用CO2产化学品的产率与异养微生物利用葡萄糖产化学品间有百倍的差距,蓝藻光合固碳产化学品的产业化发展因此严重受限。


近年来,随着生长速率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接近的速生蓝藻相继被发现,蓝藻光合固碳产化学品领域迎来了希望。2015年,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速生蓝藻,即从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 6301中分离到的速生聚球藻UTEX 2973,其生长速率约是聚球藻6301和聚球藻7942生长速率的2倍以上,但3株藻在基因组层面上的序列相似性超过99.0%,当培养条件优化为500μmol/(m2·s)、41℃、3.0%CO2时,速生聚球藻UTEX 2973的倍增时间可缩短至2.1 h,接近酿酒酵母的生长速率。随后又有几株耐高光的速生蓝藻相继被分离到,其中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PCC 11801、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PCC 11802及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 11901在光强750μmol/(m2·s)和1 000μmol/(m2·s)培养条件下仍可生长;目前发现的4株速生蓝藻均为聚球藻,虽然基因组测序显示,这4株速生蓝藻和聚球藻7942的序列相似性超过80.0%,其中速生聚球藻UTEX 2973与聚球藻7942的相似性甚至超过99.8%,但在高光利用和生长速率方面,这4株速生蓝藻都明显优于聚球藻7942。


在所有模式蓝藻中集胞藻6803的基因组序列最早被公布,因此研究者们对该藻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清晰的遗传背景、易于基因操作、性状稳定等优势,也使其成为利用CO2生产化学品的理想底盘细胞。目前已有光合固碳产化学品做到规模化测试阶段的报道,如集胞藻6803以CO2为原料产乙醇项目,产量已达到1 000 L/d。因此,集胞藻6803是极具工业化应用潜力的蓝藻藻株。但目前发现的速生蓝藻均属于聚球藻属,尚无速生集胞藻的报道。


为得到速生集胞藻,我们根据国内外现有4株速生聚球藻都具有高光强下快速生长这一特质,利用高光强条件对实验室常用的集胞藻6803进行高光驯化培养。幸运的是,经约1年的培养驯化,我们得到1株可在900μmol/(m2·s)高光培养条件下快速生长的集胞藻6803,其生长速率明显快于野生型6803,我们将其命名为高光6803。本研究以期为探究高光6803的耐高光机制及其耐高光、快速生长性状的稳定性奠定了基础,这不仅能够拓展速生蓝藻的种属范围,还能为蓝藻光合固碳产化学品的研究提供优质、高效的底盘细胞,所得的新认识可为将其他种属蓝藻改造为速生蓝藻的研究提供参考。


2结果与分析


2.1高光对高光6803生长的影响


为研究高光6803耐高光速生表型的稳定性,我们首先比较了高光6803和野生型6803在高光下的生长状况。


如图1A所示,在900μmol/(m2·s)高光条件下培养1 d后,相较于野生型6803(0.71±0.02),高光6803菌液不仅颜色更深、更绿,而且OD730数值也高2.3倍(2.36±0.05)。如图1B所示,在接下来的培养过程中,2株集胞藻的OD730、生长速率差异继续扩大,在第3天,高光6803的OD730(6.98±0.26)是野生型6803(0.78±0.03)的8.9倍;在第6.5天,高光6803的生长速率增长已趋缓,但仍明显高于野生型6803。


在900μmol/(m2·s)高光条件下,野生型6803表现出生长受限;高光6803仍保持着快速生长的状态,未受到高光抑制。经计算后可知,本研究中高光6803的最短倍增时间是3.1 h,野生型6803的倍增时间是6.9 h,前者是后者的44.9%,是论文报道的野生型6803最短倍增时间6.6 h的47.0%。以上结果证明了高光6803可利用高光快速生长。

图1在高光900μmol/(m2·s)下高光6803与野生型6803培养1d的菌液比较(A)与生长曲线(B)HL6803:高光6803;WT6803:野生型6803;OD730:藻液在730 nm处测得的光密度。


相关新闻推荐

1、特雷唑来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使用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统计学处理、讨论

2、忍冬提取液对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细胞形态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四)

3、肠道微生物代谢物丁酸盐可维持肠道内稳态和调节肠道炎症

4、藜麦和蓝靛果酵母菌株筛选、培养、计数及混菌液态发酵工艺优化(五)

5、lmo1508/lmo1509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曲线、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