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BioSense网站!

热线:021-66110810, 66110819

手机:13564362870

利尿通淋颗粒联合膀胱冲洗的应用效果评估方法(三)

来源: 《辽宁中医杂志》 发布时间:2025-09-25 19:55:28 浏览:34 次

3讨论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70%~80%由留置导尿管引起。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脊柱损伤中1/7~1/6伴有脊髓损伤,这导致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概率上升,已成为康复领域的一类常见病。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国内防治重点在于膀胱功能、尿路动力学方面,尚缺少关于尿路感染防治的有效措施。对于膀胱尿路感染伴尿液浑浊、引流不畅者,临床采用膀胱冲洗以达到清洁膀胱、清除沉淀物及减轻感染的目的。尽管膀胱冲洗在减少尿路感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长期留置尿管可诱导一系列炎性介质,致病菌更容易侵入,不仅诱发尿路感染反复,也增加了多重耐药概率。可见西医环境下,神经源性膀胱后尿路感染难以有效避免,有少数病例出现尿路感染细菌进入血液,导致脓毒血症、高热不退,成为脊髓损伤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也是患者晚期死亡的首要原因。本次发现,膀胱冲洗后总有效率为80.00%,尿流动力学、尿生化指标和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仍有一部分疗效欠佳病例。


既往研究中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以西药为主,关于中医治疗研究较少。古籍对于尿路感染的记载很多,其中很多描述与“尿赤”“热淋”“石淋”等范畴类似,如《金匮要略》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诸病源候论》亦载:“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关于其病因病机的论述,诸代医家有不同观点,包括瘀血、湿热、肾虚等病因均参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及病机转化。脊髓损伤如中医“痿证”,病后先天之肝肾亏损,肾之气化失约,加之后天脾胃亏虚,无力运化水湿,久之则湿热内蕴,煎熬尿液,若湿热蕴结下焦,则气化不利、邪毒内生。尽管本病病证变化多端,不外本虚标实之证,继承前人的理论及经验基础上,现代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责之于湿与热,《丹溪心法》中也强调“淋证”主要由热邪所致,“淋有五,皆属乎热”。因此,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治以清热祛湿、利尿通淋。有学者分析中成药治疗尿路感染的用药,认为其用药规律以清热通淋为主,兼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


利尿通淋颗粒是本院的特色中药制剂,在传统古方的基础上加减组成,主要组方包括广金钱草、白茅根、车前草、甘草等,主治清热祛湿、利尿通淋,多用于泌尿系统感染疾病。周璐等通过现代实验证实,上述金钱草、车前子等利尿通淋中药的水煎液,对尿路感染不同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特别对尿液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较显著。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广金钱草,切段,晒干而成,性味甘寒,归肝、肾、膀胱经,功能:利湿退黄、利尿通淋,主治:用于黄疸尿赤,热淋、石林淋、小便涩痛、水肿尿少。《现代实用中药》认为其“解热,镇咳,止渴,止血,利尿”。白茅根性味甘寒,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名医别录》言:“下五淋”,《神农本草经》言:“利小便”。高山等研究发现,白茅根水提物可以减轻膀胱炎刺激症状。车前草性味甘寒,主清热利尿、解毒。彭璇等认为车前草中有效成分总黄酮的利尿作用明显,又可显著增强膀胱的排泄作用。甘草性味甘平,主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周海银等的研究发现,甘草酸对于急性肾损伤大鼠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的作用,可能是潜在肾保护的重要机制。因将上述诸药合用,清热祛湿与利尿通淋兼备,用于黄疸尿赤、热淋、石淋、水便涩痛、水肿尿少等病证。本次结果显示,经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证实了利尿通淋颗粒联合膀胱冲洗的效果。


临床上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免疫低下、致病菌侵袭相关,当致病菌沿着尿道进入泌尿系,可引发一系列的炎症介质释放,从而诱导感染。因此尿液菌落计数是评价尿路感染的重要参考,也是主要诊断依据之一。β2-MG是一类微量蛋白,正常情况下维持在较低水平,当其表达增加,提示着肾小管损害或滤过负荷增加,往往见于肾病、肾脏损伤、感染及结石性疾病。与传统指标相比,β2-MG对于肾脏功能的评估价值更大、敏感性更高。尿路动力学是排尿障碍性疾病、尿路结石等常用的检查手段,通过将排尿异常的症状用图和数字表现出来,更为生动形象地展示病情变化,为评估疾病转归提供一定依据。本次通过观察尿路动力学、尿培养中菌落计数、尿肾功能(β2-MG、UCR)、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检测,结果显示:利尿通淋颗粒联合膀胱冲洗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综上可见。利尿通淋颗粒联合膀胱冲洗可以有效防治神经源性膀胱尿路感染,改善尿流动力学,提高尿肾功能及生存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由于本次研究有限,关于利尿通淋颗粒联合膀胱冲洗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分析。


相关新闻推荐

1、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及对小麦赤霉病菌抗菌活性的影响(二)

2、牛源解淀粉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抗逆性及药敏试验(一)

3、不同乙醇、乙酸、氯化钠、浓度对小米醋发酵过程中醋酸菌生长曲线的影响(三)

4、头孢菌素衍生物a对金葡菌、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及抑制作用

5、​梅花鹿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测序、毒素型、生化、耐药性分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