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黑木耳N56菌株分离纯化、菌丝生长速率实验(二)
2结果和分析
2.1菌株筛选
2.1.1初筛
将61株菌株在PDA斜面试管和PDA培养皿上的生长情况于对照菌株黑微29号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有35株菌株比对照菌株的生长速度慢,菌丝不够浓密,长势不健壮而被淘汰。拮抗试验的目的是检查各野生菌株上否是独立的菌株,结果有8株菌株因无拮抗现象发生而被淘汰。对入选的18个初筛菌株的生长情况和培养特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各菌株在菌落形态或菌丝蔓延速度上的特征均不相同。将各菌株的各项指标与对照菌株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是N4、N7、N11、N18、N38、N56等6株菌株为比较理想的菌株。
2.1.2复筛
为了比较初筛菌株的培养特征、纤维素酶活力和栽培试验对6个初筛菌株进行了复筛,结果如下。
2.1.2.1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结果注:T为用面积生长指数,指在确定的时段内,菌丝在平板上扩展的程度及其与参试菌株的比值;ΔS为菌株生长到12 d和14 d菌落面积之差;t为生长指数,即ΔS/ΔS表示相邻时段净生长面积与参试菌株的比值。菌丝密度类型的定义方法是求出全部参加观察的菌丝密度,求出其平均值和标准差Sd。凡菌丝密度≥Sd+平均值者定为“密”<Sd+平均值者定为“稀”,介于二者间定为“中等”。
表1菌落的形态特征
复筛筛选出的6株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见表2。
表2 6株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值
由表2证实,菌株的纤维素酶的活力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N56号菌株纤维素酶活力居参试菌株之首。
2.1.2.2产量和生物学效率
6株菌株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见表3。
表3 6株菌株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
生物学效率表达菌种对培养基质转化利用能力。复筛试验再次证明,N56号菌株产量(42.2 g/袋)处于首位,生物学效率达到93.7%,远远高于市场上普遍使用的黑微29号菌株的产量。
2.1.2.3多糖含量
将由6株菌和对照菌株栽培的样品经Seveg法除掉杂质,乙醇沉淀后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8],结果如表4。
表4 7株菌株和对照菌株的多糖含量
由表4可以得出,供试野生黑木耳菌株担子果中多糖的平均含量是1659.2 mg/100 g,高于与对照菌株担子菌中中多糖含量(1543.4mg/100 g)。
2.2 N56号菌株的生长特性[10]
2.2.1形态特征
采用平板观察法。平皿上的菌落生长12 d后,菌丝呈放射状延伸,菌丝密度较大,白色无色素,各平行培养的N56号菌株表现均相同。黑微29号稍有色素,较密,边缘菌丝放射状延伸。N56号与黑微29菌株的菌落形状如图1所示。
2.2.2生长速度
2种菌株在PDA培养皿上菌落扩展速度如表5所示。
图1 N56号与黑微29菌株的菌落形态
表5 N56与黑微29号菌株的菌落扩展速度
由表5可以得出,N56号菌株在PDA培养皿上菌落扩展速度与黑微29号菌株相比,初期菌落扩展速度较慢,说明生长较慢,14 d后,在PDA培养皿上菌落扩展速度迅速加快,达到5.4 mm/d,说明生长急速加速,超过了对照株(5.0 mm/d)在PDA培养皿上菌落扩展速度。
2.2.3 pH与N56号菌株菌丝生长
pH对N56号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见图2。
图2 pH对N56号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
图2直观地说明,N56号菌株菌丝在pH高于4.0时方能萌发,随着pH的升高,菌丝生长加速。在pH=6.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超过这一pH,菌丝生长速度大为减缓。由此可知,pH6.0~7.0利于菌丝生长,N56号黑木耳菌丝的适宜PH值为6.0左右。
2.2.4温度与N56号菌株菌丝生长
温度对N56号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见图3。
图3温度与N56号菌株菌丝生长关系
由图3可知:N56号菌株菌丝在温度高于7℃时方能萌发,随着温度的升高,菌丝生长加速。在25℃~26℃时,菌丝生长最快,超过这一温度,菌丝生长大为减缓。故N56号黑木耳菌丝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
3结论
在黑龙江东部山区采集分离到的61株野生黑木耳菌种按常规的育种程序,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编号为N56号。该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为4633 U/g,生物学效率93.7,产量(42±5)g/袋,菌丝生长速度5.4 mm/d,远远高于对照株黑微29号。N56号菌株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25℃、pH6.0。
相关新闻推荐
2、大肠埃希菌的菌落数范围、贮藏条件、活性及性状的稳定性【实验】
3、枯草芽孢杆菌1号、解淀粉芽孢杆菌YF-6等生长曲线阶段划分与观察